
潘亚暾
中国致公党八、九、十届中央委员。暨南大学教授,中文系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特殊津贴华文专家。先后在海内外3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千余篇文章,多被转发或取得反响,评论和联系交流的台港海外华文作家学者教授数以千计,多次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,其论文和发言颇受好评。率先在高校开出香港文学、台湾文学、海外华文学三门课,多次应邀出国讲学,被海内外50多所大学、研究机构和文化社团聘为顾问、客座教授和特约研究员。主编高校文科教材《台港文学导论》、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系》中的散文卷和杂文卷,率先提出高校教、研、创、交流四结合的办学模式。率先提倡在高校成立致公党支部。著作有《海外华文文学现状》等20多部,其中《香港文学史》荣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和龙文化金奖。荣誉多种,头衔88个,被誉为“华文世界一座桥”。
教父潘亚暾与国际儒商学会
潘亚暾于1984年提出并首先开始研究“儒商”和“儒商文学”,并于1994年召开首届儒商文学国际研讨会,提出儒商和儒商文学16字诀:“亦商亦文,以商养文,商发文兴,商文并茂。”同年创办国际儒商学会,并任会长。10年间在海内外发表了百多篇有关论评,引起四海各界热烈反响。开创了《儒商学》新学科,出版了儒商系列专著,被誉为“儒商学之父”、“儒商教父”。
国际儒商学会创会十多年来,先后召开六届年会、及多次儒商研讨会。又曾举办十周年庆典、首届国际儒商节等活动,弘扬中华文化和儒商精神,大展儒商风采,壮大儒商队伍。举办经贸洽谈活动,促进商文一体化,为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架设了一座桥梁。赢得各界赞赏和喝彩,清誉日隆,举世看好。
(国际儒商学会供稿)
|